企业邮箱您好,欢迎来到南京市高淳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!
——高淳建发集团混合所有制探索创新机制的实践
一、基本情况
南京淳科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(简称“淳科特来电公司”)成立于2018年,由高淳建发集团下属淳科公司与青岛淳科特来电公司合资设立,主要承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,2019年取得江苏省工信厅颁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资质。
作为高淳建发集团首家混合所有制企业,淳科特来电公司在“国有体制+民营机制+授权经营”相结合的管控模式下,紧扣国家新能源政策东风,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实践,以“产业转型+融合发展”双轮驱动,实现了从单一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发展。2019年至2024年,淳科特来电公司实现营收复合增长率40.2%,利润年均增长率83.78%。2023年,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2024年,公司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,现有自主发明专利6项、著作权15项。
二、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发展实践
(一)市场运作,国资管控。根据区委、区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,高淳建发集团于2016年整合成立,整合后的下属各企业还存在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、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、国资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。高淳建发集团以淳科公司为载体,利用资源优势,引入民营资本,设立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淳科特来电公司,使之成为国资管控下真正的市场主体。一是秉持两类资本“融合赋能”原则。由国资、民营分别持股80%、20%,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,按市场化机制运行。二是建立市场导向选人用人机制。实行职业经理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严格任期管理和绩效考核,完善退出机制。三是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。联合高淳供电公司、青岛特锐德、武家嘴电力公司等多家单位,建立党建联盟,整合链上企业资源,全面强化电企协同;通过联盟供电公司,进一步简化手续、实现服务前置,显著提升用电报装效率。
(二)聚焦主业,业绩跃增。淳科特来电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运营服务主责主业,以“统筹兼顾、合理布局、适度超前”原则,先后统筹编制2019~2023年、2024~2028年充电网建设五年规划。按照“快充为主、慢充为辅”的配置方式,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,累计投资建设新能源充电站147座、充电桩1221根,年服务充电量2200万度,充电年营收超2500万元。其中,高淳区内新能源充电站131座站、充电桩964根,建设点位涵盖区内公交场站、公共区域、居民小区、园区、行政村及旅游景区,基本实现充电网络区域性覆盖,区内充电量占比超80%。同时,公司坚定“走出去”战略,积极拓展区外业务,在区外南京市场充电需求量大的园区、商业综合体等热力区域建设运营新能源充电站16座、充电桩257根。
(三)延链强链,扩量提效。2024年,淳科特来电公司建成全区首座“光储充放检”综合能源站,打造“网源荷储、多能互补”微电网示范样板。该站集分布式光伏、储能、液冷超充、车网互动(V2G)、车辆检测等功能于一体,实现能源本地化生产,进行“削峰填谷”动态调节,降低电力成本,年新增营收50万元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吨。公司在聚焦充电桩建设运营主业的同时,结合自身技术、资源优势,不断延链强链。一是扩大企业经营范围。积极拓展新能源充电桩、居配电工程设备销售及安装新业态,累计实现营收达3000万元。高效运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,在全区30多个居民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600余套、配置充电终端约3600个,破解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。二是推动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一体化输出。在销售设备的同时,提供包括智能运管平台管理、充电场站代建、代营等综合服务,目前区政府、市民中心等十余处充电站已由淳科特来电代运营。三是充分挖掘“平台+数据”价值。通过智能运管平台采集、分析和应用大量充电站、设备、车辆及用户数据,2024年为公交碳交易提供充电数据支撑,累计辅助核定碳资产9800吨,助力淳科公交公司实现全市首笔公交碳交易(500吨),在碳减排和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。
三、经验启示
淳科特来电的探索实践,为国企推动产业转型创新、混合所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
(一)坚持党建引领是基础。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,通过制度化方式融入公司治理体系,保障改革方向不偏移、国家利益不受损。明确国企股东党组织对企业的职责权限,不仅有效避免上级党委在企业的纵向穿透中出现脱节,还实现了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,以及国有企业经济属性、政治属性、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。
(二)遵循市场机制是要诀。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、决策机制、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市场化是关键所在,试点就是要在这四方面敢于“脱虚向实”。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资股东角色需要逐步从“管控”转向“监管”与“服务”并重,将日常经营决策权赋予混合所有制董事会,充分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,以市场“磨练”驱策企业发展。
(三)深入融合互补是核心。国有企业在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时,需要推动双方资源整合,实现核心能力互补性,而非停留在简单形式结合。这要求企业从根本上重塑文化基因,融合国企的规范责任与民企的效率敏锐,充分发挥二者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优势,催生出“1+1>2”的融合效应。(淳科公司 肖万维)
